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麽是藍光?
很有可能,您現在是在發出藍光的設備上閱讀這篇文章的。
藍光不同於紫外線,是可見光的一部分,顏色呈現為藍色和紫色,波長在 400~500 nm範圍內,波長最短能量最高。它不僅存在於太陽光中,還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、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屏、手機、電視、甚至汽車車燈、霓虹燈中。
為什麽要防藍光?
作為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,並不是所有的藍光都有危害。研究表明,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藍光主要集中在450nm範圍。

不巧的是,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LED燈以及眾多電子產品類,其發出的藍光波峰就在450nm左右,長期受到該波長藍光影響,會使眼睛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,嚴重威脅我們的眼底健康。這也推動了“防藍光”電子產品的發展。
藍光在可見光中最接近紫外線,可以穿透角膜,達到視網膜,藍光波長短,焦點不在視網膜中央,而是在視網膜前部。如果想看清楚,眼球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,造成視覺疲勞。

究竟怎麽有效防止藍光?
一些傳統的顯示器和電視會內置防藍光模式,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護眼模式,主要是通過軟件控製RGB顏色中藍色的數量,雖然可以一定程度的減少藍光,但開啟護眼模式會導致屏幕變暗、偏色、對比度降低等問題。長期觀看這類屏幕,會加重眼睛的壓力,更加傷害眼睛。
也有人給顯示屏幕貼上防藍光膜,但這依然“治標不治本”,貼膜後人眼觀看屏幕依舊會產生色彩偏差,效果並不明顯。

目前主流的電視廠商則是通過更換電視芯片來調整LED光源藍光的峰值位置,通過芯片控製將燈珠415-455nm的有害藍光平移至460nm的無害藍光,這樣做的確可以有效過濾大部分藍光並維持電視原有的色溫。
實際上,比起刻意追求防藍光,最好規避藍光的方法,既不是防藍光技術,也不是貼防藍光膜。而是勞逸結合,遵循 20-20-20 規則,每 20 分鍾休息 20 秒,看看 20 英尺(大約6米)外的東西,保持良好的觀看姿勢,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及充足的照明,相信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視力。


相关文章




精彩导读




热门资讯
关注我们
